租寓說說

代租代管是什麼?代管好嗎?與包租差異一次看懂

zuyou

 / 

2025-09-11
代租代管是什麼?真的好嗎?與包租代管的主要差異在承租後對於房源的掌控程度以及合約調整彈性

目錄

先看世界:代租代管在成熟租賃市場早就是基本功

如果日本或英國的房東:「把出租管理交給專業團隊管理,常見嗎?」多半會得到肯定的答案。

日本在 2021 年把「賃貸住宅管理業法」正式上路,對承接管理的公司建立 登錄與行為標準;同時對「サブリース(包租轉租)」另設規範與注意事項,要求契約前書面揭露租金變動風險、禁止誇大招攬,目的就是把「委託管理」與「長期轉租」的邏輯切清楚,降低糾紛。

英國也把「代理管理」制度化:自 2014 年起,lettings agents / property managers 法定必須加入政府核可的 申訴機制(redress scheme);2019 年起,若代管業者代管資金(房東或房客的款項),還得加入 Client Money Protection(客戶資金保障),違者可處罰。這代表「把管理外包給專業、並讓流程可被申訴、資金可被保障」是標準配備。
( 參考資料:What is Client Money Protection (CMP)?

放在台灣租賃市場發展中,這些經驗在提醒我們:外包「管理」,不等於外包「主導權」。你可以讓專業團隊處理招租、帶看、收租、報修與退租點交,但「租金與合約」的主導權仍然握在屋主手中——這正是 代租代管 的精神。

什麼是「代租代管」?

代租代管=你當房東,而代租代管公司當你的「營運部門」。這個商業模式 不依賴租金溢價、也不以長約綁住房屋所有權人,代租代管公司提供的是專業服務,並收取「管理服務費」代為屋主處理以下事情:招租、帶看、簽約文件、收租提醒/代收代付、報修協調、退租點交與帳務整理等等。

代租代管對於台灣屋主的價值其實很務實,重點就這四點:

  • 主導權留在你手上
    合約主體始終是「你 ↔ 房客」。代租代管公司提供的是人力與流程,不是把房子先租給業者再由業者轉租。
  • 資訊透明、分帳清楚
    租金實收、管理費、各項工作內容拆得開、看得見;有固定的月度整理、照片與紀錄可回溯。
  • 彈性高、風險可控
    市場有波動,你可以小步快調定價;要升級房況,也有足夠的掌控權,不會過度裝修也不會使用劣質材料。
  • 日常少打擾,但進度看得到
    帶看、報修、退租點交交給專業處理;房客人況、維修狀況可以一清二楚。

誰最適合用代租代管?

  • 忙碌、遠距的屋主:想省時省心,但未來有其他自住、賣屋需求,不想被長約綁住。
  • 想保留定價與續約談判空間的人:地點好、房況好的房源,用代租代管保留向上調整的彈性。

👉 正在出租中的屋主必讀:成為公益出租人有什麼好處?

代租代管三個常見「缺點」

先講結論:代租代管模式的缺點多半來自代管公司執行品質不穩定。

1)招租與空置管理品質不佳

目前的租屋市場現況已經與十年前相當不同,雙北市的出租房大多為高額高價的出租物件。因此台北高齡公寓占比高的情況下(>40 年達 47.51%),即使委託管理公司,老屋若沒先做基本的屋況整理+專業曝光,空屋期更容易拉長;這是客觀條件疊加執行力的結果。

  • 你會遇到:刊登慢、招租照片陽春、帶看零散,房子一直空著。
  • 常見原因:沒有把「租金定位 → 曝光 → 帶看 → 簽約」做成管理流程;對市場行情、照片拍攝與行銷曝光節奏掌握不足。

本質上是方法與資源不到位,屬於代租代管公司成熟度問題。

2)維修與回覆效率不佳

  • 你會遇到:報修久無回音、找不到維修工班、完工沒有驗收照片。
  • 常見原因:欠缺固定服務窗口與客服標準;驗收與資料保存沒制度,旺季就塞車。

這是管理流程不到位,不是模式本身的風險。

備註:台灣已經有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的應記載/不得記載事項作為指引(例如對修繕責任、終止條款等有規範),但實務查核仍常見契約與流程不清。

3)覺得「租金利潤被吃掉」

  • 你會遇到:看到約 10% 的管理費,心裡直覺覺得少拿一截。
  • 常見原因:代租代管交付成果與期待沒對齊,導致對價感薄弱。

小結:你要擔心的不是「代租代管這個模式」,而是你找的代租代管公司有沒有方法、流程、和透明度

包租代管的先天風險

包租代管又稱為包租,包租常見多為 5 年以上長約,屋主以折讓溢價給包租代管業者換取每月固定租金,但也把資產曝露在 業者存續條款不對等 的風險上;一旦業者經營不善或退場,移交、屋況、租約銜接都可能變成你的風險。

英國因此規定:自 2014 年起,所有 letting agents / property managers 必須加入政府核可的申訴機制(redress scheme)自 2019 年起,凡代管客戶資金者還必須加入Client Money Protection,以便在業者進入管理或倒閉時,房東與房客得以獲得賠付——這正說明「相對方倒閉風險」是全球都在面對、且需要制度性防護的問題。

延伸閱讀:好的包租代管公司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包租與代租代管怎麼選?五個面向看差異

屋主在選擇「代租代管」跟「包租代管」前,可以把兩種服務的「角色分工」想清楚,下面六件事最能說明兩種模式的差異。

1)合約角色

  • 包租:業者先向屋主承租,再轉租給房客;業者是承租人與管理者。
  • 代管:屋主仍是出租人,管理公司只負責招租與日常管理。

2)收租節奏

  • 包租:依合約按月固定撥款,金額與日期多在簽約時就定好。
  • 代管:跟著實際出租狀況入帳,代管公司提供每月對帳跟管理報表。

3)合約彈性

  • 包租:與包租代管業者合約期內的租期長短、調整幅度與時點多依約定,較無彈性。此外,違約條款也較複雜。
  • 代管:續約與換約時可依市場狀況快速調整(租金、租期、是否附家具、是否開放寵物等)。

4)維修與到場 ⭐

  • 包租:日常小修繕多由業者承擔處理,但建物結構/影響居住使用的必要修繕(如屋頂滲漏、管線漏水、壁癌等)原則上仍屬「出租人(屋主)」責任;雙方得在「屋主↔包租業者」的主契約中約定分擔方式,但不得以條款全面免除出租人應負的必要修繕義務。遇到爭議,常見作法是由業者先行協調與派工,費用依約分攤或事後結報。
  • 代管:管理公司負責協調與排程(報修受理、叫修、到場、驗收留存),決策與費用由屋主拍板;法律上出租人(你)仍負維持房屋可居住之必要修繕義務,管理公司不取代出租人的法律地位。

5)屋況與改造 ⭐

  • 包租:常見由業者執行改造方案以利業者轉租。
  • 代管:以「必要維護優先、逐步優化」為主,改造深度與步調由屋主決定。

代租代管 vs 包租代管 vs 自租

面向代租代管(本篇主題)包租代管自租
合約關係房東↔房客;業者協助管理業者先承租再轉租房東↔房客
現金流隨出租狀況入帳;管理費按比例每月固定租金(以折讓換穩定)視出租狀況入帳
主導權(租金/裝修/合約)房東部分移轉給業者房東
綁約彈性(以服務合約為主)最高
常見風險空屋成本與招租效率長約解約成本、裝修掌控度時間、法規、糾紛處理
管理負擔低~中(交出勞務成本)低(最省心)
適合對象要彈性、要透明、要固定金額、極省心有充裕時間、熟悉出租流程

share to:

Scroll to Top